企業培訓,是指在培訓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促使員工在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得到提高同時對身體素質的要求達到一個高壓狀態下精神與體能上的考驗,保證員工具備承擔其工作職責的能力以按照預期的標準完成現在或將來的工作任務的能力。
其實,現在很多優秀的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企業培訓應該站在公司戰略與組織發展的高度進行系統規劃與設計,使企業人才發展支撐組織績效的達成。那么,怎樣才能不流于表面,使企業與培訓公司真正的站在這個高度上為企業解決問題呢?
評價一個人工作狀態可以從知識、能力、態度三個層面去看,那么通過培訓更多的是可以解決知識層面的缺失,能力的提升和一部分態度的轉變,一次的培訓不可能帶來終身的改變。我們在企業的調研過程中也發現,很多問題所反映的大部分是企業管理問題的表面現象,如果根本不解決,那么培訓也只會是治標不治本。企業往往會過多的把問題歸結為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層面,在培訓的過程中對課程效果的關注有時候也過多的關注于培訓的形式上。從我們調研的案例中反饋出來的問題看,企業歸結于管理者管理技能缺乏,認為應該從選用育留的角度幫助他們做系統的培訓,認為應該缺什么補什么。
針對企業的管理者的培訓,從管理者的職責上看的話,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他的主要職責有:規范流程的優化、目標任務的管理、下屬績效的改進、人才梯隊的建設、團隊氛圍的建設、決策信息的提供。(如圖)如果我們單純的把調研出來的問題歸類的話確實都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找到匹配的答案,但是管理者的職責又是如何確定的呢?脫離了公司的戰略目標與組織設計,沒有更好的制度保障,培訓如何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培訓不是孤立的個體,如果沒有確實可行的制度作為保證,只能流于形式或者起到短暫的效果。
企業是否認識到了培訓的重要性?
事實上,現在企業家普遍感覺到了人才匱乏、員工不得力,成為好多企業發展的重大瓶頸,所以企業越來越重視員工培訓,尤其是針對管理層的培訓,他們會有一筆預算,或是參加公開課,或是請老師來企業授課,但是很多企業感到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改變,老師一走或者員工參加完培訓回到崗位,原來該怎么干還怎么干,培訓的效果只是當時參加課程的效果,沒有可持續性。

在我們的培訓過程中,也確實感覺到了企業的緊迫性,確是有諸多無奈。
問題一:企業針對管理者培訓,卻往往為了節省成本,會把儲備干部、普通員工和管理者集合到一起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老師難免束手束腳,老師經常會比喻成“把貓和老鼠放到一起,是交給貓如何抓老鼠還是交給老鼠如何躲避貓?”培訓對象不清晰,培訓內容重點模糊,培訓只能做表面的功夫。
問題二:企業學習文化氛圍不好,很多學員對于培訓有負面情緒,培訓過程中學習積極性不高。有些企業員工培訓時候流于形式,學習主動性差,有領導在場的還好一些,沒有領導在場,培訓甚至當成負擔,這是有些企業培訓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問題三:培訓形式上,企業更多的關注培訓形式的娛樂性而忽視了培訓內容本身,本末倒置。有許多培訓講師迎合企業和學員的這種需求,為了追求課堂效果,更多講求課堂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根本沒有實戰型,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培訓中國認為,企業要想實現以培訓帶動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員工素質的提升,必須把培訓當做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來完成,從培訓講師的選擇 到受訓學員的監督和事后考核,必須形成有效的培訓體系,落實到位,方能達到培訓所期望的效果。